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作品 > 教师作品

“四段十元素”引领教学 语文课堂实现减负高效

信息来源:大新小学 信息提供日期:2017-10-26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四段十元素”引领教学

语文课堂实现减负高效

 

深圳市大新小学  张丽虹

 

背景介绍:大新小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目前有教职员工74人,25个教学班,1234名学生,外来工子女的比例占75%左右。学生学习习惯较欠缺、知识面较窄,问题意识弱。面对现状,学校确立了一条遵循学生发展规律,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之路——课堂教学改革。2003年,学校提出了树立优质课堂观念,建立教学管理制度,优选校本培训形式,优化校本教研内涵的办学思想。2008年,学校初建了“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雏形。20095月,南山区教育局颁发了《关于课堂文化建设推进意见》的文件,在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大新小学构建“四段十元素”课堂教学新模式。201010月,南山教育局下发了《构建卓越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方案》(征求意见稿)大新小学被确定为试点学校和南头片区龙头学校,我校的卓越课堂教学文化建设迈向一个新阶段。

 

在传统的“教师中心论”教学思想指导下,我们往往关注的是教师的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教学目标的完成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及时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性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应试教育条件下表现为学习成绩的高低。然而,这种教学思想存在的最大缺陷,就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

大新小学目前所尝试探索的“四段十元素”新型课堂文化,就是转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僵化教学模式,由“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中心论”转变。我们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的目的。这种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有利于情境创设和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一、“四段十元素”新理念

121

   大新小学提出的“四段十元素”包括四段式教学和教学中应注重的十个元素。“四段式”教学模式指的是“预习质疑、精讲多练、拓展生成、复习巩固”。该理念的核心在于先学后导,导练结合。“十元素”指的是全员、自主、合作、探究、展示、创新、评价、反思、和谐、超越。“四段十元素”教学理念与21世纪培养创新型人才相吻合,它强调人人参与,强调合作探究,强调拓展创新,强调评价反思,强调体验超越,强调教学是为了达到“人人会学习,人人爱学习”的目的。

根据“四段式”教学的每个环节,大新小学开发了“一课三单”。“一课三单”指的是课前“预习导读单”,课中“问题解决单”和课后“巩固训练单”。三单的设计根据课文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进程设计,紧扣“四段式”教学模式的每个环节,以学定教,让学生做到课前心中有数,课中思维清晰,课后知识牢固掌握。

在“以学定教”的理念下,学校改变传统的教案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对每一课进行“学案”设计。通过合作分工、任务分解和集体整理,做到教师全员参与学案设计,将语文一至六年级学案汇集成册,实现资源共享,教师从繁重的备课中解脱出来。

二、小组合作学习展新貌

学习过程不应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的、主动的思维活动,应该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强调改变原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此,我们应引导学生从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转变,从孤立性学习向必要的合作学习转变,从复制式向建构式转变,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从一味地继承式学习向继承和创新式结合转变,从一味的静听式向静听和活动相结合转变,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取代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倾听的学习方式。

大新小学三到六年级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学习形式,在一二年级中进行有效渗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四段式”教学,强调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大学科观;强调学习的目标性;强调学习方法的渗透,小组合作学习与“四段式”教学模式相结合的课堂呈现崭新面貌。

(一)预习质疑——课前准备充分、心中有数

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预习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预习是学生独立接受新知识的过程,需要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如此便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贵有疑,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养成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培养自学能力,巩固已有知识,提高听课效率。教师在新知识的教授之前,将预习作为重点的教学步骤,设置预习任务,布置预习目标,教师对学生的预习作明确指导,强化预习模式的训练。教师将该课的学习目标与学生的预习内容制作成“预习导读单”发给学生,学生课前完成。小组课前交流预习成果,小组成员将问题提出,由其他小组成员帮忙解答,小组都不能解答的时候留到课堂上一起解决。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走进课堂,与同学、老师发生心灵上的碰撞,智慧的火花便产生了。

以我自己的教学为例,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之前,首先强调预习,我请学生自己归纳预习的方法,将这些方法在全班推广,并利用上课检查他们预习效果。利用自主学习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单上写下字词句段篇的理解、赏析、质疑、随感等项目。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质疑和随感,在学生的质疑和随感中,教师不仅可以找到学生的认知起点,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同时,预习还让学生养成课前搜集整理资料的习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例如:我在上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时,课前我设计的预习导读单上,除了字词句段篇的理解外,我还让学生查找有关地球、环境破坏以及环保的相关资料,学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课前检查预习,学生互相交流资料,不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在资料的分享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继续学习探究的兴趣。

(二)精讲多练——课中思路清晰、充分表达

小学语文阅读目标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文章能有自己初步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但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一对一、一问一答式教学,课堂上只是教师和个别学生的互动,教师“霸占”了语话权,大部分学生不愿意思考,等待现成知识答案,对文章的理解也是教师的理解而非学生的理解。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更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交出话语权,予学生有更多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精讲”,教师的话语不在多,而在于精,四两拨千斤,深入浅出。教师的精讲在于讲清讲透教材的重难点和关键,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中的重难点,作精辟的讲解,使学生能从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中理出头绪,抓住中心。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师对教材提炼出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形成“问题解决单”,学生围绕该学习单对课文中需要深入学习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再向全班汇报。一个小组汇报完,其他小组可以向他们提问或者补充,学生之间形成互相学习的共同体。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尽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思”和“说”,小组成员的“说”能帮助其他成员组织思维,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语言表达出来,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通过充分的“思”之后表达的“说”,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老师应该给学生创设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让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氛围和谐、民主。

还是以《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为例,我在“问题解决单”上只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根据这个问题,小组成员通过阅读课文、找答案、做批注,每个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补充、讨论,最后小组形成答案,然后再向全班汇报。学生自己于思考和讨论之后得到答案,学习效果肯定比教师在课堂上把现成知识“喂”给学生更好。另外,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在主动思维中不仅牢固掌握了知识,而且对于如何保护地球这个生态问题,学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拓展生成——课内知识迁移、联系生活

语文教学最大的魅力就在于知识的延展性和生成性。知识的拓展是语文教学的必然,教师的“教”在于不“教”,文章的学习在于能学会更多知识。语文教学的拓展应该包括:知识内容的拓展生成;生活场景的拓展生成;文化内涵的拓展生成;表现形式的拓展生成;不同学科的拓展生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拓展生成。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当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本走向社会,拓展学生视野,生成新的知识,滋养生活情感,培养多种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在《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中,我除了课前要求学生查找有关地球和环保等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外,在课后的拓展生成中,有学生提出“环保要从我们身边做起”,于是,我让学生动手制作了一个小调查,调查自己身边环境破坏的事例,制作一份环保计划,在家里向爸爸妈妈宣传环保的重要性。由此,学生将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和课外生活延伸,语文课还哪来的枯燥无味呢?

(四)复习巩固——课后梳理知识、牢固掌握

“双基”的掌握是语文教学目标的基础,也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直接的标准,因此,对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败。复习巩固并不意味着“题山文海”的复习战术,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大量的作业习题,重复的机械劳动只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对于小学阶段而言,当堂学习当堂检测,效果最佳。教师针对教学目标和课堂学生学习情况,发放“巩固训练单”,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回顾,梳理所学知识,抓住重难点,巩固薄弱环节,形成知识体系,如背诵知识、默写知识、操作知识、拓展生成知识、阅读知识、写作知识等。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小结,从基础知识到基本技能,从课内到课外,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从理解到记忆,从思考到实践等等,从而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掌握和灵活运用。

例如,上完《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后,我的“巩固训练单”上不仅有对字词句的检测,而且还有小练笔作业——《地球妈妈,我想对您说……》,如此一来学生将这一课所学知识以及情感都能通过小练笔作业表达出来,“巩固训练单”既达到“双基”的目标,同时也是学生对学完该课之后的一个思维梳理。

三、语文课堂实现减负高效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奠定学生文化底蕴。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以及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这就要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大新小学在“四段十元素”教学思想引领下,语文课堂实现减负高效。教师从繁重的备课中脱离出来,从累牍连篇的讲解课文中解放出来,从书山题海的批改作业中超脱出来,取而代之是让学生主动思维与构建,在方寸天地间展现自己思维与表达的才能,在课后能联系生活、拓展升华。教师要塑造灵魂,而不是禁锢灵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知识为目的的课堂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启发思维、训练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得到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在教学气氛上改变教师唱独角戏、一言堂的师道尊严为师生共同探讨的民主和谐的教学伙伴关系。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有所思考,有所收获,有所启发,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才是快乐的,主动的,语文教学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